10 月 26 日消息,據交通運輸部官網消息,在今日上午的 10 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已有百余家的創新主體投入自動駕駛車輛千余輛,自動駕駛應用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實現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準商業化運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孫文劍表示,去年,我國組織開展了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在自動駕駛方向重點圍繞公路貨運、城市出行服務、物流配送、園區內運輸、港區作業等典型應用場景,布局了 14 項試點任務。一年來,試點取得積極進展,IT之家附官方內容如下:
一是規模效應開始顯現。百余家創新主體投入自動駕駛車輛 1000 余臺,自動駕駛應用的規模效應漸顯。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實現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準商業化運行,天津港、上海港、廈門遠海碼頭等試點單位部署了 200 余臺自動駕駛集卡或自動駕駛水平運輸設備,實現了常態化運行。
二是技術得到提升。試點單位積極開展技術驗證,促進多源感知數據融合、自動駕駛車輛管理和調度等技術提升。
三是促進了交通新基建發展。部分試點單位部署了一批智能路側系統、數據平臺等,帶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近期在蘇州,首條滿足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等級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已經投用。
四是標準化取得進展。起草或發布了 9 項技術標準,支撐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比如:車路協同系統路側基礎設施總體技術要求、港口自動駕駛集裝箱卡車運行技術要求、港口無人駕駛集裝箱車技術要求等,圍繞個性化出行服務、集裝箱水平運輸等場景,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鐘聞華還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密切關注公路工程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和自動駕駛技術應用進程,及時總結公路工程設施在支持自動駕駛方面的實踐經驗,適時完善相關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公路交通運輸系統的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